国庆前,给中层干部开了两天会,其中一点内容,应该对你也有价值。
中层干部如何思考问题?
很多干部虽然做了中层,但在思考问题上还是基层思维,并没有完成转型。
举个例子:
公司决定进军酒店行业,计划先在北京开始,请你做一个筹备,做一个计划。
这时,很多中层干部的第一反应,就是直接进入到怎么做「HOW」的分析。
比如:第一家酒店要怎么开,开在哪儿,起什么名字,服务是什么级别的,装修用什么风格,房间定价多少等等。
这样思考问题的结果,就是细节非常多,内容很具体,看起来很有思路,但真正拿到执行层面,完全没有可行性。
为什么?因为重点不清晰,主次不分明,每个阶段必须做好什么也不确定。
这就导致很多具体方案看起来很酷炫,但缺乏衡量指标,很难落地。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方案,在执行时不了了之了。
那正确的思考逻辑是什么?
首先,想清楚做什么。
换句话说,公司说要进军酒店行业,到底是为了什么?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这个计划的?这个计划到底是一个模糊的想法,还是一个正式的决策?如果不是一个正式的决策,就必须先把决策做了。
这个决策的核心,就是公司到底想做什么,高层想通过这个业务获得什么。
所以,作为中层干部,在任何时候面对公司和高层提出的要求和计划,必须先想清楚,公司和高层到底要做什么。
而不是直接进入到怎么做的层面。很多时候,公司想进军酒店行业是假的,想扩大经营收入或调整业务结构是真的。
换句话说,不一定进军酒店行业,也可以完成公司和高层的目标。所以,中层干部要冷静面对公司和高层提出的每个要求,认真分析公司和高层到底要什么。
这个问题想清楚之前,不要急于做任何具体行动。否则,很容易陷入一种境地:
花了很多时间,终于把怎么开酒店都想清楚了,却发现根本没必要开酒店。
这不仅是管理者失职,也是资源浪费。
其次,想清楚做到什么程度。
就是最核心的考核指标是什么。
比如,公司和高层最终还是决定,进军酒店行业,而且由你部门来负责。
那么,如何判断这个业务是成功的?
是一个月开三家酒店?还是半年开一家酒店,但经营毛利率必须达到50%。
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指标。
分享到: